今天是 欢迎来到金湖党建!

“两在两同”丨荒滩上的“造林人”——徐 明

来源: 时间:2021-10-07 作者: 部办 浏览量:

| |
  从建国前抱定信念,一辈子跟党走,到建国后坚守“初心”、克服困难,把退化的芦苇滩造就成郁郁葱葱的“万亩水上森林”;从风华正茂到年逾古稀,他用大半辈子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他就是江苏“塞罕坝”上的造林人——徐明
 
简 介


 
  徐明,1927年3月出生,1949年3月入党,1990年10月离休,曾任宝应县原财政科柴滩管理员、水产科科员,金湖县原多管局水产股副股长、人秘股股长,金湖县原公产管理所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曾受邀为金湖县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训班学员授课,为编写《坚毅的足迹——建国前老党员的红色记忆》提供宝贵素材。
革命中的宣传员


 
  1943年8月,16岁的徐明报名参加北湖区剧团。剧团随着乡公所、武工队和巡湖大队一起行动。敌人来了,就撤退到芦柴滩上,一有机会,就与敌人开展游击战。当时他就抱定了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信念,用他的话说:“把头拎在手里过日子,吃再大的苦也不在话下。”抗日战争期间,剧团演出《不让鬼子抢去一粒粮》《冲家送命也要打鬼子》等节目,激发根据地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解放战争期间,参演《国民党来了全家遭殃》《革命到底》《参军记》等节目,起到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
建设中的领路人


 
  从1983年开始,宝应湖水面逐渐缩小,水边的芦苇也慢慢退化成为一片荒滩。金湖县委、县政府决定走“改苇植树”的路子。徐明积极响应号召,带头改苇植树,自力更生,以短补长,不要县财政投资一分钱。他住芦柴房,自带干粮,饿了就用白开水泡饭吃,渴了就在小河塘里舀水喝。凭着一把镰刀、一把大锹,他和同事们硬是在芦苇根遍地的荒滩上栽下了第一批树苗。到上世纪80年代末,嵇圩林场共栽植水杉池杉2760亩。栽下的树苗一片葱绿,成活率达90%以上。后来,又在南刘、堤北等滩地大面积推广,都获得成功。1990年前后,嵇圩林场累计新增林地5000多亩。现在的嵇圩林场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人工林,被开发成水上森林公园,成为金湖县的旅游景区,带来了经济效益。
生活中的奉献者


 
  2021年4月,淮安市委组织部在“万亩水上森林公园”举办“朝夕缘、话当年,青蓝结对学党史”主题活动,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绿色发展”的造林人精神。虽已过耄耋之年,早已办了离休手续,但徐明还是闲不住,带头组织了唐港片区的退休党员成立了“服务小分队”,他们查网吧、护治安、忙调解,还在林场周边巡逻,继续发挥余热。老骥伏枥初心不改,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徐明带领党员群众在嵇圩林场先后植树近万亩,创造了一个变荒滩为林海、让沼泽成绿洲的奇迹,曾经一度荒废的柴滩一举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人工林,被誉为江苏的“塞罕坝”。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在两同”,彰显使命担当。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顶部 | 打印本页 | 关闭

责任编辑: 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