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金湖党建!

金湖组工信息(2020年第13期)

来源: 时间:2020-12-10 作者: 部办 浏览量:

| |
黎城街道:红色网格引领社会治理
 
  黎城街道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阵地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把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纵向到底,下好红色网格“一盘棋”。推行“社区建总支——小区建支部——楼栋建党小组”模式,以居民小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集聚地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建立25个社区网格党支部。投入200余万元建设“网格党建工作站”“网格服务亭”,配备147名专职网格员、21名兼职网格员,公推直选党员“楼道长”,评选“五星”党员示范户,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实现网格、警格、城管格等“多网合一”。
  横向到边,拧紧多元共治“一股绳”。推行“一区多联”党建模式,以街道社区为主体,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多方联合、互相结对,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城市大党建”格局。成立华天、金帝等7个物业党支部,开展党员示范岗、“物业红管家”等创建活动,引导小区党员和业主参与自治管理。加强社会组织服务阵地建设,建成区域性党建指导服务站、小水滴志愿服务阵地、滨湖壹号业主之家。
  精准到人,汇聚服务群众“一条心”。精心打造党建工作“一社区一品牌”,形成平安路社区“党员好儿女”、郑岗社区“留守儿童亲情家园”、城中社区“润心向党”等一批特色党建服务品牌,得到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守好文明城市创建“主战场”,历时6个月开展8项专项整治,扭转居民小区“十乱”局面,开展“送医送法进社区”活动,夯实“家门口”学法普法阵地。针对县城144个无主小区,安排网格员进行宣传、巡逻、值班,帮助居民答疑解惑,切实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金南镇:用心用情探索党性教育新路径
 
  近年来,金南镇紧扣时代主题,立足地域特点,抓紧抓牢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开展一系列有益探索,让党性教育别具特色、更有温度、直抵人心。
  筑牢“强磁场”,破解教育阵地缺乏难题。充分挖掘革命老区文化资源优势,将红色作为对外的一张名片,不断丰富党性教育内涵,弘扬人民兵工精神,着力打造“红色金南”党建品牌。先后建成全县党性教育基地之一的红色金南人民兵工精神馆、具有浓厚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金沟记忆陈列馆及全市首家村级初心教育馆、全县首家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全镇党员教育有了新阵地,成功接待县内外党员干部参观学习2000余人次。
  打好“持久战”,破解教育形式单一难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在教育手段上采取互动、体验等鲜活形式,寓教于乐、寓理于情,让党员真切感受到教育的温度。组织19支初心送学小分队到年老体弱党员家中送学,组织青年干部赴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邀请援鄂医护人员吴婷、建国前老党员王治平、新时代担当作为先进典型於子荣等开展榜样教学,联合戴楼街道开展“比邻党建”结对共建,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传递“好声音”,破解教育载体创新难题。坚持以书会友、定期交流,举办“菁英读书汇”系列活动,吸引近百名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邀请淮安知行空间总经理奚刘琴、县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张小平等专家领导,与镇青年近距离对话、碰撞思想火花。举办镇首届红色讲解员大赛,组建红色金南·人民兵工精神馆讲解员队伍,成立红色讲解员志愿者工作室,引导党员群众了解家乡历史,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银涂镇:“三线并进”奏出乡村振兴“和谐曲”
 
  银涂镇立足县域副中心、新型示范镇、绿色东大门、省级发达镇的区位优势,抓牢“动力在人才、富裕在产业、根基在文化”三条主线,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小康路。
  服务人才下真功,谱写“头雁领航”崭新篇章。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做到思想上重视人才、感情上亲近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注重选优育强“领头雁”,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投身经济一线主战场,先后选派6人赴外挂职锻炼,增强带领富、带民富的本领。从农村退伍军人、返乡创业能人中培养48人作为村后备力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驻村工作人员12 名,激活基层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服务发展求实效,绘就“富民强村”美丽画卷。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党建发展促振兴、村企联建共发展,打造水上森林党性教育基地,推动十里果林景区与淮建中心村党委签订联建协议。积极培育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生态观光休闲农渔业渐露头角。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平台建设,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先后成立家庭农场15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30家,涌现出太明渔村、五星芡实合作社等优秀典型代表。
  服务群众用真情,奏响“村美民欢”和谐乐章。发挥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主心骨”作用,焕发党的强大组织力。一方面,建成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大礼堂、党性教育馆等“家门口”学习阵地,发挥“红管家”队伍标杆作用,造浓学习氛围,激发互助热情。另一方面,举办镇域农渔文化节,鼓励村民参与“党员示范户”“五好人家”等评选活动,展现新时代农民风貌,打造“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农村生活环境。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顶部 | 打印本页 | 关闭

责任编辑: 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