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金湖党建!

学习心得体会:全域旅游离不开美丽乡村的熠熠生辉

来源: 时间:2017-11-27 作者: 部办 浏览量:

| |
  【编者按】11月6日—11日,全县领导干部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专题研修班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各镇、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培训。本次研修班既有全域旅游的理论讲解、特色小镇创建的政策解读,也有美丽乡村的经验介绍、城乡生态旅游的发展探讨,同时还组织学员赴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杭州梦想小镇等地参观考察。研修归来,参训学员纷纷结合学习中的所思、所悟、所得以书面形式分享学习成果。现陆续刊出部分学员心得体会文章,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参考。

全域旅游离不开美丽乡村的熠熠生辉

叶 伟  戴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我县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建设高品质的县域大景区已初具雏形,美丽乡村作为县域大景区中的一粒粒珍珠,必将为全域旅游增光添彩!
  美丽乡村要建什么,怎么建,如何管,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近日,全县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专题研修班,笔者有机会赴浙江大学、桐庐县、安吉县等地参观学习,走进美丽乡村,探寻美丽路程,体味美丽乡愁,感悟乡风文明,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桐庐县荻浦村和环溪村通过推行分散式厌氧加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模式,带动了生态环境建设,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当地也非常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对农村传统文化的挖掘。如荻浦村修缮利用20多处古建筑,挖掘传承孝义古化;环溪村设计了自己的村标,着力打造“清莲环溪,秀美乡村”环境品牌,唤醒了乡愁记忆,引起感情共鸣。同时当地还通过乡村建设,将美丽资源变成了美丽经济,其做法值得学习借鉴。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县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十几年来,安吉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这一嘱托,立足县域实际,按照全域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要求,着力推进“产村人”融合、“居业游”共进,把一个个农村社区连成一道道风景和一片片风光。
  针对我县全域旅游基础环境设施比较薄弱、文化底蕴挖掘不深、“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笔考认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抓环境塑造,让美丽乡村醉人心。建设美丽乡村基础是打造美丽环境,扮靓面子。但环境亮丽也要找准路子,抓住关键。如桐庐当地就以农村污水整治为突破口,以此带动乡村全面整治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因地制宜,找准制约乡村环境的关键因素,优化资源配置,以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和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为着力点,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按计划、按节点顺利推进。同时,要积极调动村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形成美丽家园共建共享、共识共管的良好格局。
  抓文化滋养,让美丽乡村更出彩。建设美丽乡村核心是融入文化内涵,做实里子。从现实来看,各地在建设中还存在重环境打造、轻文化传承的认识误区。因此,建设中要切实走出这种误区,做到双管齐下,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全貌”。要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渗透,力争村村出彩,各展风姿。要以移风易俗为抓手,着力减轻农民负担,弘新风尚,提振精气神;要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让百姓通过文化、滋养,生活更舒心、顺心、安心,让美丽乡村真正成为百姓的幸福家园。
  抓产业支撑,让美丽乡村活水足。美丽乡村既要美在外表,美在内涵,还要美在效益,让老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从发达地区经验看,建设美丽乡村并非徒有其表,关键是要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让百姓在美中获益。为此,我们要加强规划引导,鼓励农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发挥优势做强特色产业,要坚持“输血”、“造血”并重,既要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又要采取流转土地、引进项目、培育主体等措施,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更要顺应新兴经济业态发展大势,推进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农特产品推介等联动融合,开拓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品提质增效,最终实现村美民富人安乐。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顶部 | 打印本页 | 关闭

责任编辑: 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