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金湖党建!

金湖:实施人才强企助推产业纵深前行

来源: 时间:2017-07-14 作者: 刘永 顾仕权 浏览量:

| |
  金湖工业从“制造”到“智造”的纵身一跃,靠什么?人才!
  “人才是流动的。鸟儿飞来飞去,飞到哪里?飞到树林茂盛的地方去了。”县委书记张志勇就曾形象地比喻:对于人才而言,“茂盛的树林”意味着有虫子吃,有伙伴,没人打鸟,因此作为政府,今后要建立更多人才交流发展的平台,让各类人才都能在这里找到施展才华的天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为此,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人才强企为突破口,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探索以产业引人才、以人才强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金湖模式”, 为新一轮发展聚智,人才工作服务转型发展大局的成效得到进一步显现,连续五年位列全市人才工作综合考评第一方阵,两度蝉联“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称号。

以优先发展为导向,构建人才强企新格局

  “这是我近年发明的射频导纳料位仪、工业无线测控系统,已获得国家专利,项目被列为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被认定为‘国家高新科技产品’。”在苏仪集团无线物联网项目部,龙霄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发成果。
  53岁的龙霄对于工业自动化仪表的研发,已经是行业里著名的“土专家”。多年前,龙霄前往无锡工作,落脚于一家化工厂,这一干就是10多年。“从工人到跑供销,再搞仪表研发,技术也就是在辛苦中磨练和积累出来。”龙霄无比自得地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很倚重我,在家乡干事业,我心里更加踏实。”
  这几年,我县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强县特别是人才强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金湖县“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修订完善《金湖县人才强县强镇强企实施意见》,将人才重点工作细化到年度、分解到单位、明确到个人,实行课题化设计、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标准化验收。在全市率先设立“3个1”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即1000万元高层次人才引进经费、100万元“科技镇长团”活动经费、100万元人才办工作经费。在此基础上设立了3000万元“荷都俊才”创投基金,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同时将人才工作纳入县委常委会议事日程,健全县委书记抓规划、县长抓投入、组织部长抓落实的“三位一体”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完善人才强企重大事项会办、“1+4”人才工作月例会等制度,提高人才工作在全县综合目标考评中的权重。


以产业需求为核心,探索人才引育新模式

  “你别小看智利在互联网上订购50个㎡膜,虽然是60万元小订单,但是他们在产品作性价比分析,如果从美国、日本进口50平方米这样的膜要100万元以上!”淮安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伟拿着一张看似塑料薄片的离子膜,一脸骄傲地对记者说。
  目前,全世界掌握膜技术的不超过5家,国内技术成熟的仅科润膜一家。但是公司成立之初,除了杨大伟和几栋厂房外,别无其他。在县委主要领导的协调下,聘请了厦门大学教授、国内膜材料研究领域专家董全峰教授到淮安科润膜担任副总经理、技术总监。虽然有了核心技术,但面临资金短缺。县人才办组织专家对科润膜部分项目进行评审后,从3000万元“荷都俊才”创投基金中,以无息入股的形式为科润膜提供100万元资金。如今公司却攻克了国外垄断多年的膜技术难关,产品进入了批量生产。
  前年11月,江苏视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隆重举行新三板挂牌敲钟仪式,这家仅有50多名员工的公司却先后在县政府的帮助下,先后引进了美国匹兹堡大学程宏斌博士、吉林大学张宗弢博士、中科院长春化学所初蓓博士等8名高层次人才,还与吉林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中南大学签订了引进人才协议。目前,公司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纳米复合工程中心、江苏省高射率光学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现有博士12人。
  近年来,我县紧扣“一主一新”产业发展格局,推动“荷都俊才”引育工程提档升级。采取“领军人才+团队”、“人才+项目+资本”等引才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省“双创团队”引进零突破。稳步推进我县“511本土人才培育工程”,新获批省企业首席技师1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名;自主培养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名,实现我市在该项“国字号”人才项目上的零突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名,全市唯一。我县还建好创新创业载体,探索“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相互链接的一体化模式,启动4.9万㎡科创园建设。探索以股权、期权为主的人才激励模式,视客光电等6家企业成功试点。设立300万元的人才科技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新办理“人才贷”、“苏科贷”7笔共1850万元,企业“高薪引高人”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以强企兴业为目标,激发创新创业新动能

  5年前,在深圳打拼的王明华博士寻找“伯乐”谋创业,恰逢金湖一家新材料在招聘高端人才,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
  如今,王明华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4件授权发明专利,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10件授权发明专利,在业界具有较大影响力。所开发的纳米复合树脂光学材料产品已经形成产业化,产品获得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企业组第三名,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2016年已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引领新材料产业发展。
  “人才红利”持续释放较好地推动了我县传统产业向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一方面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16年我县社会研发投入支出占GDP比重2.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45%,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等指标稳步增长,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63家,全市第一。另一方面是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迅猛。省“双创人才”徐国华创办的神华药业产品远销欧美,年销售已突破5亿元;国家“万人计划”专家王明华研发的纳米防蓝光镜片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以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正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特色产业集群雏形初显,以才促产、产才融合推进了主导产业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
  目前,我县150亿级机械制造、50亿级线缆仪表及自动化等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引进一名高端人才、打造一个科技企业、形成一方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得到进一步放大。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顶部 | 打印本页 | 关闭

责任编辑: 部办